Pinta团队:从阿里年轻高管到追逐VR迪士尼的拾梦人

vr2Vr2 2017-10-25 444 0

再看VR动画《拾梦老人》时,我仔细看了看老人的桌边,是有一瓶绿身的红星二锅头。论商业头脑,平塔工作室(Pinta Studios)的手法是高明的。

红星二锅头只是《拾梦老人》里二十余个植入中的一个,非常的不起眼,却像是Pinta商业变现大航海里一朵小小的浪花,让这个仅成立一年多的团队,就成长为国内VR动画领域的“标杆”。同时,团队的首部作品《拾梦老人》便入选威尼斯电影节VR竞赛单元,被100多家核心媒体报道,且上线27个小时播放量就破百万。

Pinta是一个怎样的团队?《拾梦老人》为何有如此强的商业变现能力?

从阿里最年轻的P8,到Pinta工作室创始人

Pinta成立于2016年6月,由雷峥蒙、米粒和啊呸共同创办,目前已从最初的三人小组成长为近30人规模的团队。

仅成立一年多的Pinta还很年轻,不过团队的阵容可谓豪华。雷峥蒙曾是阿里巴巴数字娱乐集团的高级运营专家,最年轻P8之一;米粒曾就职于追光动画,是《大圣归来》的编剧;啊呸则是娱乐营销专家,在腾讯和阿里巴巴有超过十年的工作经验。而团队的制作人员大都来自知名动画电影公司,比如蓝天工作室。

在雷峥蒙看来,从阿里高级运营专家到Pinta创业,是一条“痛并快乐着”的道路。“之前在阿里做了不少大的项目,从研发,产品,运营,版权,为各行各业都做了,但总觉得自己没有踏踏实实地钻研进一件事情里”。面对即将到手的数百万期权,雷峥蒙毅然放弃了,决心跳出这个“舒适圈”,找一个自己喜欢,又符合未来的事情,而VR这一新的媒介形式满足了他的所有要求。随即,他找到米粒和啊呸,聊了聊创业的想法,三个怀揣梦想的小伙伴一拍即合, Pinta工作室成立了。

Pinta Studios是一个很有寓意的名字,1492年10月,哥伦布带领帆船舰队航行,正是远洋帆船-La Pinta号上的水手首先发现了远处新大陆上的点点星光。用Pinta作为团队名字,寓意着他们要一起探索VR这片新大陆。

新大陆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拾梦老人》——一部温暖、治愈的VR动画影片,时长12分钟。《拾梦老人》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捡垃圾的老人和他的小狗,在巨大的垃圾场中,日复一日地捡起别人丢弃的梦想,并进行“修复”……

一头扎进VR这片垂直蓝海,雷峥蒙告诉我,Pinta的目标是做成一个接近头部的公司,这样可以聚集更多的人力和资金。

商业变现之路,从线上线下到IP衍生

尽管成立时间并不长,但Pinta已相继完成由鸿道电影金融和臻石基金的 600 万元种子轮融资,以及厚德前海基金的千万级Pre-A轮融资。

厚德前海基金合伙人陈昱川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投资Pinta的重要原因是其在一年时间内,不仅筹备了完整的导演体系、搭建了高效的制作流程,还展现出了商业化能力、打造全球性IP的潜质和极强的创意能力。

陈昱川的话不无道理。

《拾梦老人》有着极强的商业变现能力。雷峥蒙表示,由于VR市场尚处于初期,盈利模式并不清晰,通过C端用户内容付费的模式还不成熟,因此Pinta更多地借鉴了传统电影的商业变现路径。

一是版权销售,包括线上平台以及线下院线。在线下,Pinta正在与法国MK2院线合作,其他的几个海外的渠道也在同步推进中。同时,Pinta也在和国内其他线下渠道寻求合作。在线上,《拾梦老人》登陆包括优酷VR、爱奇艺VR等22个内容平台,且上线27个小时播放量就破百万。

作为对比,即便享有 “VR界皮克斯”之称的VR CG动画公司 Baobab Studios制作的VR动画作品《Invasion!》,七天全球的播放量也不过是三百万。

二是产品植入,进行跨界联合营销。雷峥蒙表示,由于《拾梦老人》是偏现代题材的内容,因此比较容易做联合营销和植入。得益于威尼斯的提名,Pinta吸引了20多个商家在《拾梦老人》中进行植入,有二锅头、蛋白粉、坚果、狗窝、尤克里里、《缝纫机乐队》海报等,交易流水达到400万。尤为值得一提的是,Pinta在品牌植入方面做得非常用心,广告与动画场景巧妙地融为一体,并不会影响观看体验。

“在《拾梦老人》里,有一个巨幅户外广告牌,留心看的话,那是商业地产 ‘蔚蓝海岸’的广告。”雷峥蒙告诉我,位于秦皇岛的“蔚蓝海岸”地产正是看中了《拾梦老人》的品牌调性和知名度。“蔚蓝海岸”是一个偏文化类的楼盘,位于海边,周围有很多的学校和文化建筑。《拾梦老人》关于梦想的主题很契合其楼盘风格,威尼斯电影节提名也是一个很好的品牌诉求。同时,凭借《拾梦老人》在国内数百万的流量,他们的品牌也可以借此得以更多的曝光。

三是IP授权价值和衍生价值。在这一点上,其全球性IP的潜质对标了IP届的鼻祖迪士尼公司。《拾梦老人》以淘宝众筹的方式,与20多个商家合作,发售了片中同款二锅头、公文包、音响、蛋白粉、坚果、还有雨伞、手机支架、毛绒公仔、尤克里里等周边产品。此外,Pinta还和出版社联合打造了同名儿童绘本,并在多个音乐平台发行了同名OST专辑。

在自有IP打造上,《拾梦老人》中的主角小狗“罗小卡”,目前新浪微博已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作为Pinta的“首席卖萌官”,团队花了大力气去打造,从公仔玩偶、明信片、到微博认证,再到“出席”各大电影节,“罗小卡”俨然已成为Pinta的另一个形象化身。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1923年迪士尼家族第一个形象——米老鼠问世。此后的八九十年间,米老鼠、唐老鸭、高飞、小熊维尼等一系列迪士尼自有卡通人物形象便作为迪士尼的化身,风靡全球。而其衍生出的一系列周边,也为迪士尼带来了庞大的收入。此外,在IP授权方面,被授权商需要向迪士尼缴纳承诺销售额15%的授权费,这还不包括后期的分润,由此可见,授权生意就是IP变现的直接方式。

不难看出,在商业化方面,Pinta的商业模式与迪士尼极为相似。迪士尼的商业模式是典型的轮次收入——迪士尼的动画作品除去票房,通过发行、拷贝等赚取第一轮收入;第二轮是主题公园创收;接着是品牌授权和连锁经营赚取第三轮。Pinta尚处于发展初期,虽还未进行主题公园创收,不过其线上线下渠道的开拓,以及IP价值的潜力已经初现端倪。

讲好故事,Pinta想做的是“原点”

Pinta正在制作第二部VR动画《烈山氏》,这是一个上古题材,以神农尝百草故事为蓝本,长度大约十分钟。目前已经进入了制作尾声,完成了“导演粗剪版”,同时已经提交了部分电影节。

2017年已接近尾声,雷峥蒙表示团队计划在今年“圣诞”期间推出基于Oculus和HTC Vive的《拾梦老人》,在“春节”前彻底完成第二个项目《烈山氏》,之后便是全力开发第三个项目。他告诉我,团队有着严谨,甚至近乎“苛刻”的制片计划,每个项目的日程设置都紧跟节奏,如果计划半年后某个周三完成项目,绝不会拖到周四。

雷峥蒙表示,无论是在故事讲述、还是动画技巧上,团队希望在《烈山氏》上寻求更大的突破,展示团队的更多面自我。第一部动画《拾梦老人》温暖治愈、旋律缓和,在情感表达上很收敛隐晦,故事情节也相对简单。而在《烈山氏》中,神农食下毒草,毒草化身怪兽,片中会有更多的打斗场景和运动镜头处理,视觉冲击力更强,要求的技术难度也高。

在谈到更长期的打算时,雷峥蒙告诉我,Pinta现在做的是“原点”,以后所有的努力都是延伸。所谓“原点”,也就是内容和故事。团队深知影视作品的核心是故事,未来会继续在传统内容领域进行探索,不拘泥于媒介形式,找到好的素材,好的故事,为未来的长片项目做准备。

所以接下来, Pinta会围绕好的故事这一“原点”不断尝试,继续深度开发自有IP,测试哪些形象大家喜欢,哪些适合用来开发传统动画电影、网剧、AR作品或是室内大空间作品。

“一群有经验的人,在做一件不妥协的事情。”用雷峥蒙这句再简单不过的话作为总结似乎再合适不过。Pinta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成长这么快,大概也是因为团队都笃信并坚持这一不妥协的初心。
 

点赞 0 收藏 0
国内最大的 Vision Pro 内容平台 - 创造家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