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入局VR风险到底有多大?

vr2Vr2 2016-1-17 620 0

本文为虚拟现实第一门户网站VR兔(VR2.TV)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目前,越来越多的说法是,2016年将迎来虚拟现实产业的“爆发之年”。据统计数据显示,已有上千家团队选择该领域创业。2015年,各路互联网大佬开始屯兵VR领域。对于创业者来说,利好消息是,VR创业公司高额融资的消息不绝于耳。

主流VR玩家有哪些?

主流涉足VR的有这么几类公司。一是手机公司,目前智能手机行业普遍面临着创新的窘境,需要新的概念与盈利模式以及探测方向,比如三星、小米、华为。

另外一类公司就是本身的核心业务面临着困局与危机,急需新的业务来帮助自己转型或者探索新的盈利点,比如HTC。

还有一种是互联网巨头企业。它们更多是基于生态布局的需要,比如各路大玩家已开始布局VR。腾讯、百度、小米,乐视纷纷抢滩。而乐视与小米依然是借VR充实生态打法,但生态模式效果还有待检测。

最后一种就是创业公司。目前围绕VR产业链,各个细分领域均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者。据说由于巨头纷纷入场,在创业者聚集的中关村,位于北京上地的中关村虚拟现实空间正式落成,志在培育虚拟现实行业的创业环境与生态圈,众多虚拟现实项目已进驻。在国内的虚拟现实市场上,不同VR产业链的各种产品领域都开始有创业公司介入。

VR创业会有多难?

目前,国内不少技术储备不足的大公司更倾向于通过资本手段进入VR领域,目前包括小米、腾讯、乐视等巨头虽然在VR都有布局,但在硬件、内容还是底层都尚未系统化。这也源于行业标准尚未确定,虽然微软、Facebook、索尼、三星等企业在这一领域已经耕耘较长时间,但基于整个VR产业链标准的推进依然乏力。

另外,无论是头戴式移动VR终端,还是PC或游戏主机输入的“头盔”式VR终端,都需要解决图形图像支持技术或多媒体算法,也需要计算速度很强的芯片来驱动用虚拟影像设备虚拟出一个能够足以欺骗大脑与和意识反馈互动的影像,但目前来看,VR产业从这方面的技术依然尚不成熟。

在美国,VR技术含量高,因此价格也相对昂贵,进入消费市场有一定难度。但在国内则是另一种景象,各厂商对VR产品沿袭的依然是智能手机行业的那一套打法,先用低价普及用户,比如以价格低廉的“眼镜盒子”做前锋,然后再吸引用户购买更高级的头盔和一体机。

主打低价策略真的好吗?

根据相关业界人士的数据透露: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有几百个不同形态的VR“眼镜盒子”产品,主流价格在一百到几百元之间。另外,有许多仅需30元就能用透镜和硬纸板就做出来的简易VR设备产品。而暴风就一直将旗下VR设备魔镜定在99元的价位,各初创公司的推出的“眼镜盒子”的售价普遍在300元以下。许多VR头盔价格也在200元左右。

总体来看,主流企业都在打低价牌吸引用户,美其名曰为普及用户的体验。但在这种思维主导下,各种“山寨”头盔和粗制滥造的游戏开始多了起来,国内,大大小小的硬件生产商已有百余家,许多公司研发几个月就推出产品,多数主打低价位抢用户抢市场,而在产品打磨上并未体现技术优势。

目前,很多业界人士都提到了头盔类VR产品的共同问题就是眩晕感、清晰度及延迟等技术方面的体验问题尚未解决,许多产品都没达标。与国外相比,国内在这些问题上的解决技术尚存在差距。强烈的眩晕感也导致使用时间的大幅缩短,也极度影响用户体验。

创业公司会成为试错棋子吗?

虚拟现实硬件领域产业链并未完善、硬件产品技术与沉浸式的体验缺失、行业标准尚未确定,内容缺乏、市场需求与盈利模式尚待挖掘。巨头型公司则希望借助VR的概念试水一轮,看能不能在自有的平台、生态上加上点新的概念与玩法,将自身的资源与平台优势平移到这个领域,成功了固然通过新的业务给资本市场带来想象空间,即便失败,也只是一次试错,核心业务并无损伤。

目前基于技术和市场环境并不成熟的考虑,都表示针对手机的移动VR以及一体机方案在2017年第3季度才会推出。而技术与市场环境不成熟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基于手机的移动VR面临的困局是Android系统机型多,交互标准与SDK标准均未形成。

即便是Oculus、索尼在VR领域耕耘多年,至今仍未拿出震撼性的消费级产品。也有业内人士透露,尽管VR游戏数量已多达几百种,但大部分都还处测试阶段,没有杀手级游戏出现。在平台商,游戏开发商以及专业的VR渲染方面的产业链条依然不完善。

所以,巨头边走边看,推着创业者做开路先锋,承担前面的风险,自身在后面边观察边布局。有业界人士指出,国内VR创业主要还是资本导向,资本要什么,就做什么。但业界未透露的是,一旦时机成熟,资本方背后的巨头则可能会将平台、资本、技术、团队全力推进。

也就是说,创业者可能会成为资本推动试错的棋子,一旦VR产业在某个细分领域呈现爆发的苗头,巨头可能会迅速跟进,而缺乏核心竞争力与技术优势的创业公司或将在巨头资本、技术、资源满载的战车疯狂推进下被碾压。这里面,O2O创业领域有前车之鉴,众多失败者累累尸骨的背后,则是巨头资本战车疯狂推进之后的全面战争。

VR的春天还有多远?

VR产业是技术为王。但现实是,踏踏实实做研发和技术储备的创业型公司少之又少。中国的VR创业,真正需要投入的不是软件补贴硬件的生态战略,而是基于VR领域做一些创造性的产品。而没技术、没资源、没资金的创业公司,想要在这场战斗中得以生存的几率相当渺茫。

小玩家有想法和创意,也会玩概念,但是没有风控能力,由于本身技术资金的局限,往往在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方面掉链子。它们的所谓成功,更可能会因为恰恰可在巨头对抗赛事中,成为某一方巨头进军VR产业发动代理人战争的一颗棋子,VR领域更可能会迅速蜕变成一场巨头的战争。

某种程度上说,如今创业者与巨头都热捧的VR概念,跟此前创业者疯狂扑向O2O创业景象何其相似。VR的火爆,是当前许多巨头寻求新的增长点的一个探索领域,创业者更需要一些理性思维来看待其中的泡沫,它的春天目前来看还很遥远。

点赞 0 收藏 0
国内最大的 Vision Pro 内容平台 - 创造家

评论 (0)